你好!欢迎来到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
登录  |  注册
学会动态
更多>
2024年第十四届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征题通知
各高校专家、教师和学生、社会人士: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举办两次,今年已是第十四届,本次竞赛将于2024年11月21日举行,好的赛题是这项活动成功的关键之一。2024年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及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亚太地区大学生学科类竞赛,竞赛由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负责组织。为了进一步拓广命题思路、搜集赛题素材、提高竞赛水平,欢迎所有关心本竞赛命题工作、能提供赛题或赛题素材的专家、教师和学生及社会人士积极为本次竞赛提供赛题。赛题素材来源:根据竞赛章程,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及图像图形等方面,经过适当的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如果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了难于解决的或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请将您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经过整理,发给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需要能够凝练为数学模型,并使用数学工具解决。对赛题素材的要求:可包括问题背景、参考资源、数据(可指出数据来源,学生自己搜集)、需要明确提出几个具体的可以用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赛题中英文版均可,最好为英文版。赛题只需参赛者学过普通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但又有较大的余地,供参赛者(不超过三名学生为一队)在四天内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由于竞赛允许参赛者查阅各种资料(包括利用互联网),所以应征赛题不能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上直接找到答案。赛题素材提交形式:提交到大赛组委会邮箱:apmcm@mathor.com,请在邮件正文中写明单位、姓名、电话等信息,以便联系。同时,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性,请应征者务必注意保密,切勿将与素材有关的任何内容与其他人交流,不要以任何形式泄露题目的内容。授权说明:赛题若被选入试题库,则命题人同意将赛题的版权转让给亚太地区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及其主办单位。联系人:林老师手机&微信:15600483352E-mail:apmcm@mathor.com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24年10月
成果展示
更多>
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2024年大事记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在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创服务、人才培养举荐、决策咨询以及数字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党建引领方面学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员教育和党性修养。全年共组织了多次党员学习交流会、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学会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为党的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二)组织建设方面完善规章制度:学会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明确了学会的宗旨、业务范围、会员权利义务等核心内容,为学会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优化组织架构:通过设立学术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等专门机构,明确了各机构的职责和分工,提升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加强会员管理:学会对会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会员数据库。通过定期向会员发送学会动态、学术资讯等信息,增强了会员对学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学术交流方面成功举办学术会议:学会主办了第十九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IGTA2024),共收到有效投稿91篇,36篇论文被收录并出版。会议设置了多个专题研讨会,吸引了三百余名学者参会,为参会者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开展专题论坛:学会还举办了青年人才成长论坛、图像图形与未来交通论坛,女科技工作者年度学术会议以及2024 IEEE女工程师领导力峰会等多个专题学术活动,涵盖了图像图形领域的多个前沿方向,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跨界交流:学会积极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融合与合作,举办了图像图形领域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沙龙等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近6500人观看,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四)科学普及方面        学会重视科学普及工作,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向公众普及图像图形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图像图形学领域的认知度和兴趣,还展示了图像图形学的魅力和价值。(五)科创服务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学会与北京超算共同发起了面向学会会员的“百万机时算力基金”科研公益活动,帮助35家单位达成了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参与职称评定:学会参与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增虚拟现实职称评审专业的编写工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建设和人才高地建设贡献了力量。(六)人才培养举荐方面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会联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开展了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评选工作,评选出8位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学会还开展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评选出了一批在图像图形及其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学位论文作者,激励了青年人才的科研创新。最美女科技工作者遴选:为了鼓励更多女性进入科研领域成为高层次科研人才,学会开展了“最美女科技工作者”遴选工作,共有10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入选。(七)决策咨询方面学会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工作,通过专家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例如,在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师人才培养研讨会等活动中,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完善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数字化建设方面学会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科协平台提升了会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通过在线注册、学术活动报名等功能,支持会员在线参与及互动;同时,提供了便捷的会员交流平台,实现了学术活动的便捷参与和合作机会的高效对接。在新的一年里,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将继续秉持服务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图像图形学领域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术会议
更多>
第四届亚洲触觉会议(Asiahaptics2022)在京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12日至14日,第四届亚洲触觉会议AsiaHaptics2022在北京市友谊宾馆成功举办。AsiaHaptics是触觉领域的四大国际会议之一,是以交互式演示为特色的触觉国际学术会议,自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IEEE触觉技术委员会、IEEE计算机学会、日本虚拟现实学会联合主办,旨在展示国内外触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触觉领域同仁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对于国际学术交流的挑战,本次会议采取“一主三副同步、线上线下联动”的组织和参会形式,在中国北京设立主会场,在中国南京、日本东京、韩国大田分别设立分会场。来自中国北京主会场的信号向全球直播,面向全球线上观众免费开放,创新突破了地域限制,服务相关领域学者尽享学术交流。本次大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党校教授、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触觉领域各学术组织、研究学者和工业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会议由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承办,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和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协办。浓郁秋色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之江实验室等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触觉领域学者汇聚主会场,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瑞士、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专家、研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推进触觉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向全球展示触觉领域中国学者的成果和贡献。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AsiaHaptics会议创始人、日本筑波大学Hiroo Iwata教授和韩国KAIST大学Dong-Soo Kwon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发表致辞,表达了对本次大会成功召开的祝贺和对近年来中国触觉领域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2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教授致辞3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王涌天教授致辞4日本筑波大学Hiroo Iwata教授致辞5韩国KAIST大学Dong-Soo Kwon教授致辞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教授,IEEE Fellow、美国普渡大学Hong Z. Tan教授和IEEE Fellow,IEEE Transactions on Haptics主编、意大利锡耶纳大学Domenico Prattichizzo教授作主题报告。王中林院士介绍了摩擦电纳米技术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在自供电电触觉交互系统中的应用,如物联网、环境监测、人机交互等,将有力赋能未来触觉技术。6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中林教授作主题报告普渡大学Hong Z. Tan教授分享了设计触觉符号的独到见解,介绍了一种用于传递文本信息的触觉交流系统,提供了使用信息理论框架实现在皮肤上传输符号的设计准则和实现方法,展示了使用触觉显示系统传输信息的可能性,为基于触觉模态的通讯和协作研究提供了启发。7美国普渡大学Hong Z. Tan教授作主题报告Domenico Prattichizzo教授介绍了可穿戴触觉技术面临的挑战性难题,针对两种新的应用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思路。结合机器人技术和触觉设备,推动交互的边界从扩展现实到物理环境,并通过穿戴式人机界面同时控制人类和机器肢体,提高用户在协作中的控制准确性和参与度,表现出触觉技术在未来元宇宙时代的巨大应用前景。8意大利锡耶纳大学Domenico Prattichizzo教授作主题报告会议设立三场新锐技术分享论坛,14场学术、技术报告,针对触觉技术与机器人的融合、元宇宙的应用以及工业用途三个研究方向,报告人覆盖学界知名学者和业界主要公司。会议邀请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清华大学徐迎庆教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侯增广研究员、吉林大学孙晓颖教授、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田丰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教授、韩国KAIST Jee-Hwan Ryu教授、韩国庆熙大学Seokhee Jeon教授等中外学者和Barrett Technology、Force Dimension 、埃斯顿医疗、数字栩生、飞宇星电子等触觉领域相关国内外企业的代表进行精彩报告。9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作报告10清华大学徐迎庆教授作报告11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田丰研究员作报告12国内外学者线上报告(6合一)作为AsiaHaptics会议的传承亮点,本次会议以灵动的现场演示、论文海报展示、快闪式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示了39项触觉尖端研究。尤其是本次会议的特色——交互式演示环节,现场提供了穿戴式、屏幕式等各类触觉技术体验;展示了触觉在教育、文旅、医学、养老助残等多领域在内的发展前景,集视、听、触、感等多模态体验为一体,提供虚实融合的全新体验。现场交互式演示的形式,为参会者提供了亲身体验最新触觉交互硬件及多模态交互系统的平台,加强了开发者及体验者的现场沟通交流,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参会者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中,体会了虚拟触觉的美妙,线上线下频频点赞。13-16参会者体验触觉交互系统及现场交流与此同时,在中国南京、日本东京和韩国大田分会场,各地参会学者聆听主会场报告并进行在线学术交流。日本东京分会场,超过100名日本学者参加会议,超过30项触觉相关研究在现场进行交互式展示和体验。韩国大田分会场,近100名学者参加,十余项触觉相关研究也在同时进行现场与网络的交互式展示和体验。17中国南京分会场18日本东京分会场19韩国大田分会场本次大会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的46篇论文和77项展示投稿,最终17篇论文和39项展示被大会录用。投稿经过组委会评选,来自俄罗斯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团队的论文DeltaFinger: a 3-DoF wearable haptic display enabling high-fidelity force vector presentation at a user finger获得本届大会最佳论文奖,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3个团队获得最佳论文提名奖。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的展示Social companionship and diagnosis system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 VR system with force and temperature feedback获得最佳展示奖,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5个团队获得最佳展示提名奖,完整获奖名单可查阅会议官网。在大会闭幕式现场,组委会成员北京大学陈立翰副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刘倩副教授为获奖团队颁奖。20组委会成员陈立翰副教授为最佳论文颁奖21组委会成员刘倩副教授为最佳展示颁奖在元宇宙技术快速发展之际,AsiaHaptics 2022备受触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机器人技术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全球万余观看了大会直播。大会吸引了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瑞士Force Dimension、埃斯顿医疗、红京鸟力维、夏貘科技、众绘虚拟现实、联博智业科技、飞宇星电子、诺亦腾科技等相关企业赞助及参加工业展示,促进触觉领域的学术成果的深度转化应用。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的形式,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探索了新风格和新方法。22-23企业展览参观体验 当今世界进入了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时代,AsiaHaptics 2022的胜利召开将有力推动中国触觉领域的发展,通过与亚太及全球的交流,展现了触觉领域的中国声音和中国力量。为我国触觉领域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注入创新活力;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为触觉技术走进千家万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医疗、教育、养老等国民经济主战场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触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紧贴国家战略需求,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更多关于AsiaHaptics 2022的信息请前往http://www.asiahaptics2022.com/   AsiaHaptics 2022会议全程直播提供回放服务,供广大同仁回顾学习,回放视频请查看https://www.koushare.com/topicIndex/i/asiahaptics2022
学术论文 科普活动
更多> 更多>
显著性检测 背景吸收的马尔可夫显著性目标检测
显著性目标检测能够减少后续视觉任务的数据处理量,当目标的形状轮廓或色彩纹理组成复杂时,准确地检测出完整的显著性目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专家推荐本文提出了一种背景吸收的马尔可夫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能够克服原有方法在吸收节点选择、结果等方面的缺陷,在3个不同类型的公开数据集上与多种现有方法的比较实验表明,整体上本文方法在PR曲线、F值以及视觉效果上均有明显的优势。论文亮点1、将原始图象分割成不同数量的超像素块并筛选出合适的边界,分别基于边界节点吸收和背景节点吸收计算获得显著图,能够适应复杂场景得到鲁棒的结果。 2、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选择、背景节点选择的多层图融合模型,使得最终获得的显著图具有更好的显著性表达能力。论文方法在SLIC分割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差异化筛选去除差异较大的边界,选择剩余三条边界上的节点进行复制作为马尔可夫链的吸收节点,通过计算转移节点的吸收时间获得初始的显著图,然后从初始显著图中选择背景可能性较大的节点进行复制作为吸收节点,再进行一次重吸收计算获得显著图,并对来自不同数量超像素块分割结果导出的多层显著图进行融合获得最终的显著图。图1 本文方法的流程图实验结果实验在ASD、DUT-OMRON和SED3个数据集上,对比了现有的12种方法。ASD数据集包含1 000幅自然图像;DUT-OMRON数据集中有5168幅具有复杂背景且显著目标大小不一的图片;SED数据集中有200幅具有挑战性的图像。设置初始的边界选择时的参数超像素个数为m=250,获取背景吸收节点时的阈值t=0.015。 图2显示了多种方法在ASD数据集上的PR曲线和F值结果。图3和图4是在DUT-OMRON数据集和SED数据集进行对比的结果。从PR 曲线和F值结果可以看出,在ASD和DUT-OMRON数据集上,PR曲线和F值均是最高的,SED数据集中,PR曲线是最好的,F值略低于MC方法,但整体而言,本文算法优于其他12种现有的算法。 在图5中给出在3种不同的数据集上,各种算法的视觉比较,从图5可以看出本文的显著图结果在视觉效果上能够更好地突出整个目标,从直观上来看,本文算法优于其他12种算法。  图2 多种算法在ASD数据集上PR曲线与F值比较  图3 多种算法在DUT-OMRON数据集上PR曲线与F值比较  图4 多种算法在SED数据集上PR曲线与F值比较  图5 在3种数据库上不同方法的视觉比较  第一作者    蒋峰岭,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邮箱:fljiang@mail.ustc.edu.cn 通信作者    孔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仿生视觉实验室负责人。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图象处理、计算机视觉相关的研究工作,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40余篇,EI收录3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先后参加和承担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等以及中科院下达和地方委托的科研项目二十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环境感知、工农业机器视觉应用、仿生计算机视觉等。邮箱:bkong@iim.ac.cn.INTRODUCTION实验室介绍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重要研究单元之一,致力于在仿生感知、信息获取、智能农业信息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微纳米技术、先进制造、安全系统等重要领域为国家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和贡献。建所近四十年来,智能所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科院、省部及地方科技攻关等课题近千项,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0多项科技奖,并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核心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作者所在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环境感知、工农业机器视觉应用、仿生计算机视觉等。近年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和集成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等的研究,参与研制的“智能先锋号”无人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多次获得优秀成绩。 引用格式Jiang F L, Zhang H T, Yang J, Kong B . Image saliency detection based on background-absorbing Markov chain[J].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 2018, 23(6): 857-865. [蒋峰岭, 张海涛, 杨静, 孔斌. 背景吸收的马尔可夫显著性目标检测[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8, 23(6): 857-865.]DOI: 10.11834/jig.170492原文链接http://www.cjig.cn/html/jig/2018/6/weixin/20180608.htm近年国内外优秀的视觉显著性检测算法1、Itti等人[1]提出基于Koch生物识别框架,提取了多尺度的亮度、颜色、方向特征,采用中央周边差操作构造特征图,再将特征整合后突出显著性区域;2、Harel等人[2]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的视觉显著性检测模型;3、Hou等人[3]提出了一个频谱残差模型(SR方法)来计算显著性;4、Jiang等人[4]提出的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方法(MC方法)中,关注节点在马尔可夫链上的随机游走过程,根据转移节点到吸收节点的吸收时间的不同,获得超像素块的显著值;5、Qin等人[5]提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方法;6、Tu等人[6]引入最小生成树的方法,可以获得一个实时显著性检测方法。[1] Itti L, Koch C, Niebur E. A model of saliency-based visual attention for rapid scene analysi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8, 20(11): 1254–1259. [DOI:10.1109/34.730558][2] Harel J, Koch C, Perona P. Graph-based visual saliency[C]//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Kitakyushu, Japan: ACM, 2006: 545-552. [DOI:10.1.1.70.2254][3] Hou X D, Zhang L Q. Saliency detection: a spectral residual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Minneapolis, Minnesota, USA: IEEE, 2007: 1-8. [DOI:10.1109/CVPR.2007.383267][4] Jiang B W, Zhang L H, Lu H C, et al. Saliency detection via absorbing Markov chain[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Sydney, NSW, Australia: IEEE, 2013: 1665-1672. [DOI:10.1109/ICCV.2013.209][5] Qin Y, Lu H C, Xu Y Q, et al. Saliency detection via cellular automata[C]//Proceedings of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oston, MA, USA: IEEE, 2015: 110-119. [DOI:10.1109/CVPR.2015.7298606][6] Tu W C, He S F, Yang Q X, et al. Real-time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with a minimum spanning tree[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Las Vegas, NV, USA: IEEE, 2016: 2334-2342. [DOI:10.1109/CVPR.2016.256] 
2014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报道
        2014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以“创新引领未来、创新改变生活、创新在我身边、创新圆我梦想”四个主题为主线,每个活动区有若干科普展项、展品和活动 ,为公众营造全新的科普体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和刘奇葆、李源潮、郭金龙、韩启德等领导同志参加了20日上午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        北京服装学院教师负责的《体感3D服饰文化展示平台》,《旗袍三维交互学习系统》,《budiu的智能定位童鞋》项目经过北京市科协的层层选拔,进入创新改变生活之居家生活展区。        参观活动结束时,刘云山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以科技实力为支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创新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希望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加强科普宣传,突出大众性、贴近性,让科技走进百姓、走进生活,让人们在参与中感受科技魅力、焕发创新动力。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肩负起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科普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支持开展科普宣传,引导人们提高科学素质,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实践。       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是“创新发展,全民行动”。围绕这一主题,各地将组织开展7700多项科普活动。北京的主场活动于9月20日至26日在中国科技馆举办。
行业资讯
更多> 更多>
千人进千企之—北京大模型技术研讨会第一期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指导,由北京七月在线、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由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北京秒如科技协办。于2023年11月19日,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A座成功举办,各行各业开发者、业务负责人、CEO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场景,经验,前沿等。分享人July分享人刘老师分享人石老师   3个小时的研讨会,4位嘉宾不遗余力地做了大模型技术分享,现场答疑,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随后4位分享人进行了现场答疑,对大模型技术、应用、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为个人职业规划、大模型行业的发展找到了更明确的前进方向。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联合、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北京秒如科技的大力支持,是活动能够圆满成功的关键。论坛现场   同时,感谢参与者为获取新知不断努力的热情,你们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为研讨会增添了无限活力。我们相信,每个心之所向的我们会为推动大模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本学会小店开业,敬请光临,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推荐出版物
更多>
本届理事会
理事长介绍
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
  • 副理事长
    段海滨 黄 华 黄庆明 季向阳 刘成林 马惠敏 彭宇新 杨卫军 赵 耀
  • 秘书长
    刘 越
  • 副秘书长
    梁晓辉 张凤军 毋立芳 王醒策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2525258
  • 邮箱office@bsig.org.cn
微信图片

友情链接